衰退者:怎样管理衰退(雾风的幻想)

得到大学 |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(04)

原创:雾风雾风的幻想

  网络图片  侵权删【第四节 衰退者:怎样管理衰退】一、定义此类问题的边界1、衰退已成必然,没有扭转的可能性。2、你没有山穷水尽,手头依然有牌可以打。3、你能期待的最好结果就是衰退来的尽量平滑,不至于引起灭亡。二、本节事例1、相比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独立,荷兰对印尼独立的久拖不决,甚至陷入泥潭,英国对印度独立的果决切割,不仅减少了损失,还保持了体面。这说明,当事不可为时,要果断的向后转,不恋战。此时,要关注的不是将要失去什么,而是如何止损。所以后退不是被迫,后退本身就是目的。2、由于英国的各殖民地都是以和平的方式独立的,他们和英国的感情、文化纽带毫无损伤,政治和经济的联系也一如既往。所以一战二战,英联邦国家都能像一个民族一样同仇敌忾。这就像大企业开始走下坡时,发起的“内部创业计划”:成立事业部,自行创业,自负盈亏。反而比“抱团取暖”更有可能浴火重生。3、二战后,英国虽然自身实力衰退得厉害,但还可以靠影响接班人(美国)去影响世界。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,就是英国对美国保持影响力的重要表现。根源在于,英国从殖民时代开始,就不断的把自己的制度和文化复制到殖民地,每个殖民地都是英国的克隆体。英国影响力的持久,源于他对这个世界的制度和文化,作出了增量的贡献。所以,就算衰退无法避免,也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你的规则和玩法。三、本节核心要点要点一:一旦判断大势不利,提前退到一个自己能守住的位置上,而不是拼命投入资源去救自己救不了的事情。白话版: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要点二:尽早投资那些可能成长起来的标的,他们的成长将是你在衰退时,避免快速灭亡的关键力量。白话版:收几个靠谱的小弟,善待他们,影响他们,成就他们,未来都是你的退路。要点三:把曾经让你成功的经验变成经典传递下来,就算衰退,也能体面的获得一个合适的次要位置。白话版:站在巅峰时,最该做的不是笑傲江湖,而是著书立说。要点四:管理衰退不是衰退发生时的事,而是你在整个崛起的过程里要去做的。衰退是必然,万物皆逃不掉,要从一开始就为注定会发生的事做好准备。白话版:爬山的时候就要看好下山的路。


四、我的延展思考在本节中,我学到了一个优秀组织(国家)是如何管理衰退的,也收获了管理衰退的四个要点。那么延展一下,将其套用在个人身上,是否同样有效?也就是说,我们应该如何管理个人的衰退?将上述四个要点套用到个人,我得出了以下四个维度的结论:1、不服老的正确姿势人从30岁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,尤其是身体素质的下滑。虽然我们能通过适当的锻炼来延缓衰老的进程,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局面。而比身体衰老更可怕的是认知层面的“衰老”,因为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不是倒退,而是停滞不前,所以更隐蔽,不宜被察觉,杀伤力也更大。虽然很多人都有“不服老”的心态,这本身没什么问题。然而其中很大比例的所谓“不服老”,只是在用一种倔强的执念,强行作不切合实际的事。比如强行控制孩子的发展方向,甚至干涉他们的择业和婚姻。比如盲目崇古,总是依靠老经验指导日新月异的生活。比如期待靠保健品延缓衰老。这些其实都不是真正的“不服老”,而只是“不愿老”。当我们把衰老当成敌人,甚至不承认它们时,就会走向某种偏执。如果将管理衰退的“要点一”套用在个人身上,就为我们指明了面对衰老的正确姿势,那就是:知道该坚持什么,知道该放弃什么。所谓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”,有个隐藏的成立条件,是要知道到底哪座山是“青山”。如果分辨不出来,留下一座“秃山”,也就不可能“有柴烧”了。比如,为了所谓的铁饭碗,强迫孩子考公务员,可未来是人工智能大量替代人力的时代,既然当年的国企改革让那么多“铁饭碗”下岗,为什么公务员就不会遭到同样的境遇?相反,不干涉孩子选择的职业路径,而是坚持引导孩子不断学习和认知,那么无论未来变成什么样子,孩子都有能够适应新局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。坚信铁饭碗就是座“秃山”,坚持引导孩子学习才是“青山”。放弃铁饭碗的陈旧认知,坚持终身学习的现代认知,才能让我们在衰退的路上也能挺胸抬头的走,而不是梗着脖子却连滚带爬。2、培养优秀的晚辈和下属管理衰退的要点二是:尽早投资那些可能成长起来的标的。套用在管理个人衰退上,就是要培养优秀的晚辈和下属。关于下属,不必多说了,不关心下属成长的领导者是不合格的。引导、督促、帮助下属成长,并最终成就他们,不仅能让领导者拥有工作上的极大助力,等未来事业下滑时(对大多数人来说,这几乎是必然),可以多一些有效的支撑力量,也是开辟新事业时的团队核心人选。关于晚辈,尤其是非常优秀的晚辈,就更是要尽力关心、全力帮助他们。比起下属,拥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晚辈更值得信赖,培养起来也可以更全面,更深入。当我们的人生走到危险边缘时,会得到从事业到生活的全面支撑。也许有人觉得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待晚辈很功利,其实完全不必为此而纠结。只要是因为你的培养,让他获得了更大的成长和成就,这个结果就是真实有效的,在未来获得他的帮助也是理所应当的。除非是直系亲属,否则很少有能人长时间培养其他家族晚辈,从一点点功利心开始,最终获得双赢的效果有何不可呢。为了避免功利心而不去做,才是愚蠢的双输想法。更何况,其实很多关系一开始都是功利的,但在长久的接触中反而会生成更紧密的情感联系。比如师生关系,刚开始就是一方为了学习,一方为了事业(或生活)才走在一起,完全的功利,可当毕业时,很多师生之间都形成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。熊太行老师在关系攻略课程中有一篇文章《亲戚家的孩子长大了,快送他们去和亲吧》。乍一看标题有点厚黑,好像是要把晚辈当作利益交换的筹码,但实则不然。这篇文章是在讲培养家族晚辈的重要性,以及应该如何培养。“和亲”的意思是:与同等实力的朋友相互培养对方的晚辈,效果会更好。有兴趣的朋友建议找来看看,也可以联系我推送给你。3、将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变成产品很多人在某些方面很成功,但却无法教授别人,这主要是因为不会将经验和学识打造成产品。打造产品就是将零碎的知识以某种逻辑串联成体系的过程。知识产品好不好,除了看逻辑性以外,还要考虑适用性和交付感。所以,自己会和能把别人教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能力。就像很多大学教授,在科研上很有成就,但其实并不一定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,因为从没受过相关训练。反而是小学和中学的老师们,专科上未必有多少成就,但却会把自己的知识很好的交付给学生们。当我们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时,除了享受成功带来的好处,还要想着总结经验和技巧,并将其教给继任者、下属、晚辈,甚至一切抱有善意的后来者。自身有较大影响力时更要传播出去,才能在未来衰退时保持一个体面的位置。这就是“要点三”的套用,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热衷于发表“成功经验”的原因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总结经验之前,要先学习如何教授别人,这是一门学问。自己懂得再多,思想和方法再强大,如果无法提升知识的交付感和传达率,一样达不到想要的结果。在李笑来老师的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》一书中,有一个关于学习新东西时,如何快速入门的重要概念叫“最少必要知识”。它的意思是:掌握这些极少的知识,就可以获得学习此项技能(学科)的有效路径,又或得到最大的效果。比如,如何把PPT做得美观?获得这个技能的最少必要知识就两点:简洁和留白。所谓“简洁”,简单的实施方案是在任何一个视觉框架内,各种形状、颜色、线条等元素都不要超过3种。所谓“留白”,就是一定要留出61.8%(黄金分割数)的空间,或反过来只占用最多61.8%的空间。做到以上两点,你的PPT美观程度就能超过90%的人。再比如,开私家车的最少必要知识是什么呢?一个字就够了:“慢”!虽然别人会认为你“太肉”,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这个字不仅能救自己的命,还能少害很多别人的命。“最少必要知识”这个概念放在总结经验上也同样有效。能把你成功的“最少必要知识”提炼出来,并用合适的方式交付出去,就能成为很好的教授者。拿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来说。我教会了好几个朋友游泳,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游泳教练,更不是游泳运动员,但在教游泳这件事上,我找到了“最少必要知识”,就能很快的教会别人游泳,而不需要朋友们花几千大洋去请教练学。游泳的“最少必要知识”不是姿势,不是恐惧感,更不是浮力,而是两个词:呼吸和节奏。所谓“呼吸”,就是在水里把气缓慢吐干净,头浮出水面就快速吸气。所谓“节奏”,就是保持身体不沉下去的最慢规律动作(无论哪种泳姿)。当然,配合这两个词是有一套训练方法的,还是要到泳池里手把手的教才行。所以,学会如何将经验和学识变成可交付的产品,能在衰退的过程中有效的延长自己的影响力。4、向死而生,向老而今很多人把“向死而生”当作人生观,简单说就是,以最终注定的死亡为锚点,去反推我们应该采用何种生活态度,才能不荒废这来之不易的一生。这个概念出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著《存在与时间》,他点出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实:从我们一出生起就是在向着死亡前进,无法阻挡,不可逆转。而衰退其实就是这一过程的后半段,也就是从巅峰向下走的过程。如果说“向死而生”是人面对死亡的终极答案,那么如何面对衰退就是落地的实际策略。我给这个策略起了个类似名字叫“向老而今”,意思是:预想我们年老时要过什么样的生活,来指导今天要做哪些准备和努力。这个策略是管理衰退“要点四”的套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所谓“要过的生活”并不是指物质上的追求,而是生活方式。你希望老了之后住在海边的大别墅里,只需要拼命挣钱就够了,无需定位,无需选择。但特定的生活方式需要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和选择。希望成为总能帮上忙的能者,那就应该多学各种生活技能;希望成为满腹经纶的智者,就要多看各类书籍;希望成为某方面的权威,那就要在这个方面不停的精进,尝试将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可交付的产品;希望成为关系达人,就要拓展人脉和关系网,小心的持续维护;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,都要提前定位自己的角色,并为此长期努力,才能在人生的衰退期成功的退到一个体面的位置。这一切需要从很早时就开始准备,在爬山时就看好下山的路。很多人刚退休时非常不适应,严重的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问题。直接原因当然是从“被需要”瞬间变成“不被需要”的极度不适应。但深层原因则是,他们从来没有为退休之后的生活作过准备,即使他们都知道早晚是要退休的。还有一个与“向老而今”很相似的概念,是李笑来老师在课程里反复强调的“活在未来”。它的意思是,预测一个未来,并按照这个预测的未来指导当下的行动、选择和思考。两者有相似之处,都是以某种未来的状况为锚点来指导当下。不同的是,前者的锚点是“衰退后要保住的位置”,后者的锚点是“预测未来将出现的状况”。前者比较保守,后者比较激进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和准备。所谓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,很多人的理解是错误的。它的意思并不是说,没有长远的考虑,当下就会有麻烦,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。正确的解释是,没有长远的考虑,当未来成为当下,就会有麻烦。所以,要想让自己的衰退期可守,可控,甚至可期待,那就要从现在开始考虑和准备,不要让未来变成“近忧”。2019.04.12


雾风的幻想